經濟

證監會:大事不過夜,更不能過年

于盛梅  2025-01-24 10:26:21

A股重磅增量資金,穩了。

 

1月23日上午9點,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

 

近日,經中央金融委員會審議同意,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在本次發布會上,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指出:“很多人已經進入了過年模式,但大事不過夜,更不能過年,所以我們只爭朝夕。”

 

值得注意的是,上次國新辦在上午9點舉行新聞發布會,還是2024年的9月24日。

 

圖/圖蟲創意

 

三個要點,明確硬指標

 

中長期資金,是指具有較長投資期限、追求長期穩定回報的資金。

 

吳清指出,中長期資金是資本市場重要的專業投資力量,也是維護市場平穩健康運行的“壓艙石”“穩定器”。

 

根據華創證券非銀金融團隊測算,險資、社保基金、養老金、年金權益配置等中長期資金若整體提升1個百分點,對應約4300億元增量資金(合計取整,精確至百位)。

 

證監會信息顯示,圍繞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實施方案》主要舉措包括五個方面:

 

一是提升商業保險資金A股投資比例與穩定性;二是優化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機制;三是提高企(職)業年金基金市場化投資運作水平;四是提高權益類基金的規模和占比;五是優化資本市場投資生態。

 

1月23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針對此次《實施方案》,吳清介紹了三大要點:

 

一是提升實際投資比例。吳清表示,《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未來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長10%。對于商業保險資金,力爭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從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于投資A股。

 

金融監管總局副局長肖遠企在發布會上表示,將進一步優化完善保險資金投資政策,鼓勵保險資金穩步提升股市投資比例。他介紹,目前保險資金投資股票和權益類基金超過4.4萬億元。從保險公司資金運用情況看,股票和權益類基金投資占比12%,未上市企業股權投資占比9%。

 

險資增量,是一筆可觀的長線資金。2024年全年,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等A股五大上市險企全部實現保費正增長,五家上市險企共獲得原保險保費收入2.8萬億元,同比增長5.3%,2024年五大上市險企原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100億元。

 

根據招商非銀測算,中觀情形下2025年保險行業資金運用余額增速約為10%,對應規模約35萬億,若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占比提升至14%左右,對應增量約為7000億。

 

二是延長了考核周期。《實施方案》進一步提出公募基金、國有商業保險公司、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年金基金等都要全面建立實施三年以上長周期考核,大幅降低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當年度經營指標考核權重,細化明確全國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長周期考核安排。

 

此前,考核周期過短導致了“長錢難長投”的問題,成為多年來制約商業保險資金、年金基金等一些中長期資金擴大A股投資的一個重要卡點。而實施長周期考核,則能夠有效熨平短期市場波動對業績的影響。

 

吳清表示,對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制度性突破,可以說是解決了多年要解決但沒解決的問題。

 

三是進一步鞏固形成了落實增量政策的合力。吳清表示,大力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是一項系統工程。“《實施方案》的制定過程中,多部門和我們一起緊密協同配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共同推進形成了剛才介紹的這些具體的、有力的政策舉措,這也是重要的、利于長遠的制度改革。”

 

給A股送錢,利好誰?

 

為何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對于發展資本市場如此重要?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需要長期穩定資金支持,中長期資金入市可擴大市場規模,企業發展需要長期資金進行技術創新、擴大生產等,中長期資金入市為實體經濟提供直接融資,能降低企業杠桿率,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直接促進企業發展的同時,中長期資金入市更重要的作用在于穩定市場。“中長期資金追求長期穩健回報,會更關注企業內在價值,促使市場投資風格向價值投資、長期投資轉變,減少短期投機炒作,使市場估值更趨合理,增強市場穩定性。”田利輝補充。

 

值得注意的是,中長期資金平穩入市,將給普通投資者帶來更多實在的利好。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進一步對中國新聞周刊解讀,長期以來,A股市場個人投資者占比高。雖然近年來我國機構投資者占比在逐年提高,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資本市場機構投資者占比依舊較小。個人投資者為主會導致市場一定程度上存在較大的波動,導致錯誤定價的情況經常發生。

 

楊德龍介紹,當市場出現牛市的時候,由于很多普通投資者沒有成熟的定價能力,情緒面較重產生“追高”現象,進而造成股價超漲產生泡沫;反之當市場下跌,盲目的拋售則會導致股價嚴重超跌。

 

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機構投資者可供掌握的長期資金很不充足,長期資金主要來源渠道就是養老基金、保險資金和一部分銀行理財產品。而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將從源頭上大大改善市場的波動情況。

 

“中長期資金的入市,對普通投資者來說是長遠利好。不僅可以極大提升市場整體的估值水平,提高A股發展的穩定性與可投資性,更能提供給普通投資者更多獲得超額收益的機會。”楊德龍指出。

 

基于此,田利輝評價,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是資本市場走牛、走好、走實的關鍵,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抓手,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大舉措。

 

肖遠企在本次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第二批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改革試點規模為1000億元,將在春節前就先批復500億元,馬上到位投資股市,后續還將根據保險公司的意愿和需要逐步擴大參與保險公司數量和基金規模。

 

截至1月23日午盤,滬指漲1.02%,深成指漲0.44%,創業板指漲0.75%,北證50指數漲2.12%。全市場超4400只個股上漲。

 

(本文不做任何投資建議)

 

參考資料

《吳清介紹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要點,公募、商業險資入市硬指標明確》,2025-01-23,新京報

《增量資金來了!金融監管總局:春節前批復500億元,馬上到位投資股市》,2025-01-23,中國證券報

《險資入市細節來了:力爭大型國有保險新增30%保費投資A股 春節前落地500億長期股票投資》,2025-01-23,財聯社

 

作者:于盛梅

編輯:余源